據國家醫保局信息,自7月1日起,醫保定點醫藥機構銷售藥品時,必須按要求掃描藥品追溯碼方可進行醫保基金結算,未掃碼銷售的藥品將面臨醫保基金拒付。
藥品追溯碼如同藥品的“電子身份證”,具備唯一性,每盒藥品的追溯碼僅應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。若同一追溯碼出現多次銷售記錄,該藥品則存在假藥、回流藥或被串換銷售的風險。
對普通購藥者而言,通過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掃描藥盒上的藥品追溯碼,就能獲取詳細的藥品銷售信息,全方位了解藥品的“前世今生”。購藥者可以進入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主頁,點擊“服務”中的“藥品追溯信息查詢”進入查詢頁面;也可以進入消息對話頁,點擊“醫保服務”中的“藥品追溯信息查詢”進行查詢。在“藥品信息查詢”頁面,掃描藥品包裝盒上的二維碼或條形碼,即可完成查詢。
需要注意的是,查詢后若顯示“未查詢到產品銷售信息”,建議兩天后再次掃碼嘗試,若仍無信息,意味著售出機構未掃描該盒藥品追溯碼,可向售出機構或相關部門反饋情況。當顯示“查詢到僅有1次銷售信息”,若此次銷售正是本人購買,說明藥品來源合法合規,若并非本人購買,則該藥品此前已被出售,極有可能是回流藥、串換藥或假藥,消費者可進行舉報,并向售出機構索賠。若顯示“查詢到有2次及以上的銷售信息”,同樣表明藥品此前已被出售,大概率存在問題,消費者可依法維護自身權益。
此外,使用醫保部門以外的軟件或APP掃描藥品追溯碼,獲取的并非該藥品的醫保銷售結算信息,不能依據上述方法和結論判斷藥品情況。
張家港房產網App
好房隨時掌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