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印發《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可復制經驗清單(第一批)》,我市“樟小園”口袋公園體系建設成功入選。
近年來,我市以“樟小園”口袋公園建設為突破口,通過精細化改造、特色化設計、智能化管理,將城市“邊角料”化為“金邊銀角”。
體系構建 優化口袋公園布局
春風和煦,行走在“江帆花園”口袋公園,抬頭見綠,移步換景�;�、攀巖繩、攀爬網、搖搖馬……健身器材和游樂設施一應俱全。每當傍晚時分,不少市民帶著孩童在此休閑散步、嬉戲玩耍。
“江帆花園”口袋公園位于經開區(楊舍鎮)振興中路與江帆路交界處,周圍分布著眾多居民區、學校。該地塊原先是一個樓盤售樓處的配套展示區,具備兒童活動、休閑散步、停車等部分基礎功能,為拓展場地價值,市住建局在保留原有景觀的前提下,增加了活動廣場、慢步道、林下休憩平臺等設施,滿足周邊居民日常健身、休憩和活動需求�!俺隽思议T,過條馬路就到,不但方便,景色也很美,我每天都會來走幾圈�!笔忻裆蚺扛吲d地說。
近年來,市住建局積極推動城市綠化工作,科學規劃“樟小園”口袋公園體系,將綠化的“大手筆”和“微景觀”交錯融合,通過“空間優化+功能升級”,將城區范圍內41處城市“邊角料”改造為具有景觀賞玩、游憩服務、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態空間,“一園一主題”成為展示城市文化風貌新名片,“變廢為寶”兜住幸福,讓群眾盡享“方寸之美”。
突破常規 創新“公園+”設計理念
如今的公園,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“景點”,它們不僅是城市的“綠色氧吧”,更變成了一個個獨具特色、風格各異的“新空間”。
來到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主題公園,郁郁蔥蔥的樹木與干凈整潔的步道相簇相擁,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浸潤身心,從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,文明新風撲面而來。
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主題公園位于文化中心南側,是蘇州市首個以“志愿服務”為主題的公園,也是促進全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交流交融、共學共享的新地標。公園通過空間重塑、文化宣傳、場景打造等策略,增設了志愿服務會客廳、休閑驛站、兒童游樂等區域,打造集推廣志愿文化、豐富精神文明生活、提供休閑娛樂活動為一體的多功能綠色共享空間。如今,垃圾分類、應急救援、文明交通、反詐騙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在園內時常上演,吸引不少市民參加。
在建設口袋公園的過程中,市住建局創新“公園+”設計理念,融合新技術,形成多元化主題模式,根據居民需求植入康養、兒童友好、無障礙關愛等各類便利功能,形成“公園+養老健身”“公園+學習教育”“公園+文化記憶”“ 公園+娛樂互動”等空間功能組合,一處處宜游、宜學、宜養、宜業的共享空間,讓市民享受“家門口”的“詩和遠方”。
“智治”協同 探索精細管理新路子
走進位于華昌路西側的“星星花園”,只見綠意盎然的草坪和藍色的智能跑道交織,市民們實時察看個人鍛煉數據;AI騎行互動設施前歡呼陣陣,大朋友與小朋友鉚足了勁一較高下;AR太極互動大屏成了園內的“健身教練”,對體驗者的動作進行打分……
“星星花園”秉承著低碳、智能的現代化城市建設理念,精心打造了“星空跑道、星趣園地、星運廣場、星夢秘境”多元化場景,增設了語音提示器、數智盲道等無障礙設施,為周邊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友好、無障礙的戶外空間。同時依托智慧管理平臺,對公園進行實時監測和遠程智能控制。
一批批“聰明”“時尚”的體育設施亮相口袋公園,讓市民們練得科學、玩得起勁。市住建局在公園內引入智慧化應用,探索實踐口袋公園的智慧化轉型與游園體驗的互動性升級,并結合5G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智能技術,在園內引入智能健身設備,豐富游園體驗。同時運用智慧監管模式,實現遠程環境監測、智能灌溉、設備運維,持續優化公園功能與服務,實現“智”造公園、“慧”及民生的目標。
如今的港城大地,處處皆有綠,滿目皆是景,市民們無需遠行,在“家門口”就可享受詩意時光。接下來,市住建局將繼續推進“樟小園”口袋公園的深化與拓展,將其融入到更多城市綠色公共空間的建設中,打造更加多元、便捷、舒適的綠色生活圈。
張家港房產網App
好房隨時掌握